Search


看到這篇(
  • Share this:


看到這篇(http://www.storm.mg/article/386011)讓我想起剛入行時的一些掙扎的心情,雖然與這篇主要的內容較無相關,但裡面提到了做為出版業、做為編輯的「求證」的責任。

我的第一本書是某位台灣有名人物的回憶錄,其中當然不乏對歷史事件的(主觀或客觀)陳述,做為一本回憶錄,作者的確有資格以他的角度、他的觀點去看待某些事件;但做為一個編輯、一個讀者,到底要不要去質疑、查核、甚至修改作者某些明顯錯誤的陳述呢?

求學期間我曾被稱是「疑古派」,就是字面上的意思,我懷疑史料、懷疑傳世文獻、也懷疑出土文獻(一直懷疑什麼也無法研究R)。簡言之,我認為經過撰寫的歷史都不是真實的──當然,沒有人知道「真實的」歷史是什麼,我們所看到的歷史,或許能盡可能是客觀的,但我仍認為多數是主觀的。

扯遠了。

我想說的是,甫擔任編輯時,我的懷疑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,大概花了一半的整稿時間在求證作者所寫到的歷史人名、地名、年代、事件、經過等,甚至引用的文獻內容出處是否有錯誤。

#但不是所有作者都會接受編輯的糾正
#但不是所有作者都會接受編輯的糾正
#但不是所有作者都會接受編輯的糾正

但這些求證都是針對那些公開的、大眾的、客觀的事情;對於作者個人的、隱私的、主觀的事情,就只能相信作者,別無二法了。

無論如何,身為一名編輯的我,還是希望盡可能地讓書籍所呈現的內容是符合「事實」的(至少要是我跟作者都接受的事實);百密偶有一疏,面對讀者的糾錯,也能盡量以感恩包容的心來看待,並且告訴自己,要有勇於承擔錯誤的勇氣。(不過有些找麻煩的讀者,就不必理會了!)

#曾經接到讀者向編輯抗議怎麼能出這種書
#還要求出版社要立即下架
#但我看不懂這位讀者所說的理由捏

#編故事(是編編的故事不是編造的故事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B編。 這裡有出版業的大小事。 偶爾談一下書, 偶爾談一下出版業, 偶爾談一下韓劇, 偶爾談一下社會。 ▲合作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 ▲LINE社群搜尋「B編的冊格仔」
View all posts